时间:2022-09-21 13:05:34 | 浏览:340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同学们不要着急,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隔。”9月2日下午3点10分,攀枝花市仁和区部分区域进入静态管理第二天,该区思源实验学校大门旁,学生们正排队依次进行核酸采样,校长罗勇和核酸采样小组工作人员守在队伍两侧,维护现场秩序。
“学校启动疫情应急响应,1至5年级居家进行线上教学,6至9年级课堂教学,班主任和管理干部必须在岗,党员必须在一线。”9月1日早上5点半,思源实验学校的104名教师和59名后勤员工,收到了来自罗勇的消息。
攀枝花市仁和区思源实验学校住校学生核酸采样现场。
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如何保证课堂质量?
“大家和我一起唱首歌,要加入手势操。”思源实验学校六年级音乐课堂里,教师李宁娜正带着学生们唱歌,“戴着口罩上课,孩子们有点不适应,正好通过我的课堂让孩子们放松下来。”
而在线上课堂,按照学校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考虑学生设备调试等因素,课程从9点开始,除了语数外等课程,音体美也正常开展教学,“体育老师也给学生们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拍摄孩子们运动的视频发在家长群里。”罗勇说。
需要进行校外核酸采样,怎样把学生安全有序带出去再带回来?在紧急成立的校内领导小组里,根据原有科室分工灵活调整,12名管理人员组成核酸采样管理小组,“气泡化”管理采样流程。“学生们按照班级依次离开教室,由班主任带领到采样点集合,接下来由我们来进行信息核对,完成采样后再通过不同路线返回,形成闭环管理。”思源实验学校党政办副主任杨斌雁说。
攀枝花市仁和区思源实验学校食堂仓库。
1500余名师生住校,特殊时期吃饭怎么保证?
罗勇说,学校食堂的食材当日配送,和学校签订协议的三家供应商都在仁和区外,静态管理后,无法正常运输蔬菜肉类到校。在当地教体局的积极协调下,9月1日上午,三张通行证就送到了学校。
9月2日凌晨5点,思源实验学校总务科科长起卫洪和同事带着通行证准时出发。他们要开车20多分钟到卡口去接蔬菜和肉,来回要花1个多小时,“接回来食材,还要继续对接一些爱心企业的捐赠物资,根本没时间休息。”起卫洪说,让他惊喜的是,今天收到了仁和区啊喇乡捐赠的1000多斤新鲜蔬菜,“乡亲们说要让孩子们好好吃饭,好好上学。”
(攀枝花市仁和区思源实验学校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古裂谷——攀西大裂谷,在古裂谷的中南段有一个“金峡谷”,这里坐落着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她虽然年轻,却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攀西大裂谷的形成6亿年前,扬子板块从南方岗瓦纳古陆分裂开来独立
现在市民是非常关注养老这话题的,因为这既涉及到自己也涉及到家里面的长辈,很多人的理想养老状态就是可以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活节奏不那么快的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面既可以安稳度过晚年,也可以去新的城市里面旅行一番。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两个适合
封面新闻记者 肖洋 徐湘东1月21日,攀枝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召开,市长虞平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1年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同时,将市政府组织编制的《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攀枝花1月13日综合报道 1月12日,四川攀枝花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六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王波辞去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表决任命虞平为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决定其
绿色是“底色”,是发展的基本理念;低碳是“画笔”,是发展的主要路径。仁和区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绿色转型,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示范引领,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绿色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让群众生活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家园”中,共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经济大势。今年以来,仁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打好就业“组合拳”,稳住民生“压舱石”,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上半年,仁和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4元,增速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王小月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11月16日,攀枝花市仁和镇仁和街社区仁和街上,路面干净整洁,两侧绿树成荫,空中线缆整齐规范。道路一侧重新规划的停车位,车辆有序停放。“街道改造以后,空间更合理了,停车方便也不挡道,行人司
8月25日,记者从区商务局、大河中路街道了解到,2022年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于日前公布,其中,仁和区攀西汽车产业服务业集聚区成功上榜。据了解,以大河中路街道为核心区的攀西汽车产业服务业集聚区规划面积 350 万平方米,建成面积200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校园教室内书声琅琅,操场上欢声笑语;滨河公园百花齐放,观光步道人来人往;广场上,跳广场舞的老人们精神爽朗,舞姿充满活力……一幕幕健康向上的场景,印证着人们幸福和谐的生活,同时传递出城市发展的热度与温度
作为仁和区“2022年项目攻坚突破年重点项目”之一,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这座以芒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将在今年迎来“零碳”转变,努力在9月底前建成具有“国家级示范意义”的攀西零碳示范村。王东/摄目前,混撒拉村正从绿色宜居人居环境